物理学院大学物理与实验课程组承担全校公共必修课《大学物理》和《大学物理实验》两门课程的教学任务,一直以来,课程组高度重视教学团队的建设与发展。为了更好地传承教学经验和积累课程资源,课程组每个学期组织五次教学例会研讨,老师们可分享教学心得、授课经验、学生反馈等。截至2024秋季学期,课程组一共归纳整理了超过600人次的教学例会分享案例。

通过教学例会,老师们分享了如何将思政元素有机的融入课堂。例如,项林川老师在20年春季学期分享了从物理统计规律的视角审视疫情数据,从中辨析我国抗疫所取得的胜利成果;张宁老师在21年春季学期分享了对国际空间站和我国的天宫空间站的对比资料,展示了我国在航天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张洁老师在22年春季学期分享了一系列大学物理课程中的思政素材,在力学部分,介绍引力中心团队30余年坚持,测得了国际精度最高的引力常数G值的思政案例纳入了教育部的《课程思政案例库》;在量子物理部分,介绍吴有训先生的科学贡献以及回国后对中国科学界的开创性贡献;在核物理部分,介绍利用C14衰变测年法对良渚遗址测定实证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等案例。
老师们也探讨和分享了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例如,蔡建明老师在22年秋季学期分享了在课堂上通过组织学生参与游戏的方式,来介绍量子力学中的量子叠加态和量子退相干等抽象的物理概念;喻力华老师在23年秋季学期介绍了采用mathematica数学软件生动地展示物理概念的方法,并现场演示了波的叠加和拍现象等例子;冯波老师在20年春季学期分享了关于量子力学中利用德布罗意关系从一般波动方程推导得到薛定谔方程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思考物理学发展过程中特殊性与普遍性的关系;刘书龙老师在24年春季学期分享了学校最新的本科生教学系统的使用方法,利用投票功能现场考察学生的学习效果,实现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学目标为导向的教学理念。
教学例会也是老师们介绍最新科研动态,实现学术碰撞的舞台。例如,王炎老师在2017年春季学期分享了最新的LIGO引力波探测实验,以及我校天琴引力波探测计划的目标和设计原理;李小康老师在23年秋季学期分享了高温超导材料LK-99引发的高温超导研究热潮,以及我国研究机构对此的贡献;刘为为老师在18年秋季学期介绍了当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光镊”的原理和国际相关研究动态。


课程组也利用教学例会向老师们介绍课程组近年来的建设动态。例如,张洁老师在24年春季学期介绍了课程组利用教育部贴息贷款启动演示实验室的改造建设所取得的进展情况;邓维天老师在22年秋季学期介绍了课程组拍摄课程演示实验的涵盖内容和取得的进展。
教学例会也是老师们分享竞赛经验的场所。例如,王凯老师在23年秋季学期分享了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的组织方式、比赛内容和注意事项等;宋培义老师在22年秋季学期分享了参加全校教师教学竞赛的经验,以及以问题为导向的PBL教学方法在竞赛中的应用。
老师们在教学例会中还无私分享出自己的教学素材,为课程组集体积累了海量的素材资源库,涵盖了力、热、光、电磁、振动与波动、相对论、量子、原子物理与核物理、激光、引力波等方向的一系列生动案例。例如,王章金老师在23年春季学期分享了关于影像学的全套教学课件和相关资料;刘逆霜老师在21年-23年的几个学期连续分享了关于自然生物利用偏振光的有趣素材;邓维天老师在22年-24年的几个学期连续分享了关于“物理学四大神兽”所涉及的热力学第二定律、经典力学中的不确定性、物理与数学中的无限可分概念、以及波函数塌缩的各种主流诠释等。
通过每学期数次的教学例会的开展和实践,丰富了教学案例资源库,课程组老师们从中共享资源、互相学习,既提高了教学能力,又扩展了学术视野;既延续了课程组的传统,又增加了课程组的凝聚力。为课程组每年高质量地完成相关教学任务提供了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