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题目: |
利用地震波形数据研究美国及周边地区岩石圈速度结构 |
报告人: |
储日升 |
报告人单位: |
中科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
报告时间: |
2018年3月29日10:00 |
报告地点: |
引力中心三楼会议室 |
报告摘要: |
|
|
地震波形数据除了包含地震波的到时信息以外,还携带不同震相之间的振幅和相位信息。因此,较少的波形数据就能在地球内部结构研究中获得较高的分辨率,为研究地球的演化历史、岩石物性、动力学机制提供重要约束。报告将聚焦于上地幔三重值,详细介绍利用震中距在5~30度之间的地震波传播的多路径效应来研究上地幔和岩石圈的速度结构。由于这些距离上的地震波主要沿着水平方向传播,且台站下方和震源区结构对不同路径的影响相近,不同路径震相之间的波形和相对走时数据能很好的约束上地幔和岩石圈的径向速度结构。报告将主要以USArray记录到的美国及周边近几年中等地震数据波形为例,介绍波形拟合方法在中美两国高密度台网观测中的应用。 |
报告人简介: |
|
|
储日升,2002年本科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获地球物理学士学位,2008年获美国圣路易斯大学地球物理博士学位,2008-2011年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地震学实验室进行博士后研究,出站后在该实验室继续从事科研工作,2013年起任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13年获得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资助。目前担任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地震学研究团队负责人,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助理,中国地震学会地震预报专业委员会委员、地震学专业委员会委员、青年科技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区域地震学参考模型工作组成员等学术职务。主持科技部973课题、中国科学院先导专项B类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项目、面上项目、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等研究课题。在Nature Geoscience、Science、EPSL等杂志发表论文29 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