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题目: |
极化3He、极化中子与标准模型之外的新物理 |
报告人: |
闫海洋 |
报告人单位: |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核物理与化学研究所 |
报告时间: |
2018年12月18日下午3:00 |
报告地点: |
引力中心3楼会议室 |
报告摘要: |
|
|
高极化率、高密度极化惰性气体3He的研究在过去二三十年内取得了非常快速的进展。一方面,极化惰性气体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价值,例如:基于极化3He的中子极化技术是目前已知最先进的中子极化技术、使用极化3He或者129Xe等做为核磁共振成像(MRI)的造影剂在医学诊断上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极化惰性气体的量子陀螺仪具备高精度导航的功能;另一方面,原子核极化的极化惰性气体是基础核物理、粒子物理的研究里的重要目标,如极化3He靶的高能电子散射研究揭示原子核的自旋结构、极化3He原子核是与自旋相关的超越标准模型之外的新物理的很好探针。
近年来,各种标准模型之外的新物理被提出,轴子(axion)、familon以及majoron等带静止质量的新粒子在理论上被提出。很多这种新奇的相互作用都是自旋相关的。自旋极化的中子束、原子束及惰性气体是探测这些新相互作用很好的探针。基于极化3He原子束,我们提出了一个新的探测新物理的实验方案。高密度、高极化率和小尺寸的极化3He原子束已成功应用于表面科学的研究中。使用中子自旋旋转实验里的降噪技术,并进一步使用超导磁屏蔽以及同时使用两个原子束,自旋每单位长度旋转的角度精度可以比提高~10000倍。在此精度下,结合使用高密度、低磁导率的源质量,三种自旋相关的新相互作用的探测灵敏度在毫米力距范围可以被提高~10 ²-10⁸倍。我们使用中子在 |
报告人简介: |
|
|
闫海洋,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核物理与化学研究所研究员,曾在美国肯塔基大学和美国印第安纳大学能量与物质探测中心从博士后研究工作。他长期从事极化惰性气体,基础中子物理和极化中子散射方面的实验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