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题目: |
从超导的发展探讨高温超导机制 |
报告人: |
张裕恒 院士 |
报告人单位: |
中国科学院强磁场科学中心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报告时间: |
2018年12月14日 星期五 15:15-17:15 |
报告地点: |
主校区图书馆主馆 五楼学术报告厅(B501) |
报告摘要: |
|
|
超导基本知识回顾 介绍贯穿超导电性发展的七项诺贝尔奖工作 1913年Onnes——1908年氦液化,1911年超导电性发现 1962年Landau——凝聚态理论、特别是液氦 1972年Bardeen, Cooper, Schrieffer——超导微观理论 1973年Esaki, Giaever——半导体和超导中隧道现象的实验发现 Josephson——Josephson效应的理论预言 1987年Bednorz, Müller——高温超导体的发现 2003年Abrikosov, Ginzburg, Leggett——超导和超流理论 ① London理论、Pippard理论、G-L理论和BCS理论 ② GL Abrikosov理论 ③ 介绍BCS理论 ④ 介绍超导隧道(单电子隧道)的发现, Giaever提出的模型及唯象理论,介绍Josephson效应 |
报告人简介: |
|
|
张裕恒院士,1961年大学毕业于南京大学物理系,1965年研究生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物理所。1976年后到中国科技大学任教至今,2005年11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中国科学院强磁场科学中心首席科学家,中科院固体所兼职研究员,中国高等技术中心特别成员(终身),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大学人工微结构和介观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南京大学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电子学会超导电子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曾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数理学部,材料学部评委、《低温物理学报》常务副主编。1989年至1997年担任中科院结构开放实验室主任、中国科技大学结构中心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