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网站地图    
学术活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学术活动 > 正文
学术报告(20180705)地球自转如何帮助研究地球深内部物理--从自由核章动FCN谈起
发布时间:2018-07-05

报告题目: 地球自转如何帮助研究地球深内部物理--从自由核章动FCN谈起
报告人: 黄乘利
报告人单位: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
报告时间: 2018年7月5日上午10点
报告地点: 引力中心二楼会议室
报告摘要:  
  地球自转的变化是地球各圈层(包括深内部)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除地震学、电磁学和重力场等手段外,对地球自转信号的检测和研究也能够帮助我们提升对地球(深)内部的物理、结构和动力学的认识,并提供强有力的约束条件。地球自由液核章动(FCN)是由于流体外核(FOC)的自转轴与地幔的自转不一致而引起的一个旋转本征模,它反映了地核与地幔及其边界的物理和动力学特征。经典的地球自转理论计算FCN的周期约在460天左右,而现代高精度的天文与空间大地测量结果表示其周期约为430天,其精度优于1天,因此这近30天的偏离是不能接受的,这一直是近三十年来地球自转和地球物理领域一个未解之谜。我们试图从FCN这个问题入手,看看地球自转研究是否能帮助我们认识地球深内部,特别是核幔边界的物理和动力学行为。
报告人简介:  
  黄乘利,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研究员,天文地球动力学研究中心主任,
主要研究领域:地球自转、行星重力场、行星内部结构与物理、月球激光测距(LLR)资料分析。
1992年8月毕业后留在上海天文台工作,从事激光测月距(LLR)资料的处理和研究。1996年后开展地球自转变化的理论研究。2004年1月晋升为研究员,现主要从事地球自转变化和行星(含地球)内部动力学、(火星)重力场等研究。
首次给出了二阶扁率精度下包含海洋和大气的非刚体地球章动的完整理论模型,并仍在继续深入研究。发展了经典的地球内部结构与形状理论,将之拓展到完整的三阶表示,并成功应用到全球动力学扁率和大地水准面的计算。提出充分利用我国首颗火星探测卫星(萤火-1,YH-1)的轨道特点,结合已有的火星极轨卫星的轨道资料,联合反演、改进火星重力场模型,并进而研究火星的大气循环和内部结构,被采纳为“萤火-1”计划的四个主要科学目标之一。
共发表论文四十余篇,其中SCI论文十余篇。获2002年度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大学物理实验预约系统 Hub系统 注册中心 公共邮箱

  • 微信二维码

地址: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037号逸夫科技楼北400
电话:86-027-87543881
院长信箱:phyoffice@hust.edu.cn
CopyRight (C) 2010 华中科技大学物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