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网站地图    
学术活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学术活动 > 正文
学术报告(20180413)中子超流涡旋体的中微子辐射及其效应―脉冲星自转减慢和高速中子星
发布时间:2018-04-13

报告题目: 中子超流涡旋体的中微子辐射及其效应―脉冲星自转减慢和高速中子星
报告人: 彭秋和
报告人单位: 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
报告时间: 2018年4月13日10:15
报告地点: 引力中心三楼会议室
报告摘要:

本报告分为以下两个部分:
1)首先介绍近年来脉冲星观测的P-Pdot图同国际流行的脉冲星自转减慢的磁偶极辐射理论(标准模型)预言的明显矛盾。其次介绍1982年我们提出的中子超流涡旋体的中微子辐射理论模型。
2)介绍有关高速中子星的天文观测资料。其次介绍国际上有关四种理论模型及其困难。最后讲述2003上我们提出的高速中子星的物理起源于我们的中子超流涡旋体的中微子辐射喷流模型。
报告人简介:

彭秋和,南京大学天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1960年从南京大学天文系毕业后被分配到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天体物理专业任教。1978年调到南京大学天文系任教至今。其中1984-1986年在欧洲荷兰格罗尼根大学卡普坦天文研究所作为访问学者工作两年。1988-1995年曾连续两届当选为(第六届,第七届)中国天文学会理事。自1979年-2011年连续八届当选为“全国引力和相对论天体物理学会”理事。1978-2009年间为南京大学的研究生开设   《恒星结构与演化》、《核天体物理》和《星系动力学》等课程。先后在南开大学、上海天文台、新疆天文台、中国科技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兰州近代物理研究所、北京原子能研究院、北京高能物理研究所、广州大学、河北师范大学、西华师范大学系统讲授相关课程。己培养博士研究生10名,硕士研究生12名(其中绝大部分随后出国攻读博士学位)。自1993年以来,先后被上海天文台、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河北师范大学物理系、西华师范大学物理学院、华中科技大学物理学院等聘为兼职教授。彭秋和教授的研究领域广泛,主要致力于核天体物理学(包括高能天体物理)和星系天文学的研究。


大学物理实验预约系统 Hub系统 注册中心 公共邮箱

  • 微信二维码

地址: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037号逸夫科技楼北400
电话:86-027-87543881
院长信箱:phyoffice@hust.edu.cn
CopyRight (C) 2010 华中科技大学物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