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0日,由华中科技大学物理学院主办的“2025年物理拔尖人才培养研讨会”在国家精密重力测量科学中心B栋301会议室举行。学院领导与来自湖北省各重点中学的校领导及物理教师代表齐聚一堂,围绕物理拔尖人才培养的衔接机制、实验教学创新及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教育等议题展开深入探讨。

会议由物理学院党委书记刘会平主持。刘书记在致辞中强调,高中与高校的衔接是拔尖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这次活动既是一场高校与高中的“双向奔赴”,也是一次贯通培养的“破壁行动”,期待一同探索人才培养新路径。随后,本科生院招生工作办公室副主任陈世英向参会代表介绍了华中科技大学人才培养特色,物理学院院长蔡建明教授介绍了华科大物理学院的学科发展历程,围绕“培养国家需要的科学家”这一目标,详细介绍了学院的平台建设与人才培养体系,期待与中学一起合作,为国家培养更多更优秀的基础学科人才。


武汉市武钢三中党委书记张文献分享了高中物理拔尖人才培养经验,强调“教师的拼搏是高中拔尖人才培养的关键”,并从拔尖人才培养模式、教师精神锤炼等方面展开阐述。物理学院党委副书记姜宗显以“双高合作”为主题,解读高校人才选拔所关注的学生特质,并向各中学发出倡议,拟通过教师互聘、学生交流、资源共享等方式深化高校与高中合作,为人才培养注入新动能。


下午会议中,物理学院副院长王顺教授围绕物理实验教学作专题报告。他指出,物理实验是科学精神启蒙、实践能力训练和创新思维培养的核心载体,并介绍了物理学院3300平方米的硬件规模及“认知-综合-创新”三层次实践课程体系。王院长强调,需推动理论教学、工程实践与科研探索深度融合,同时提出“打破学段壁垒”的发展思路,通过课程衔接与师资交流实现双高物理教育的连贯性。

会议也特别邀请了华中师范大学李文昊教授,他聚焦生成式人工智能(GAI)的教育应用,从技术原理、工具特点到教学场景创新进行了系统分析。他指出,GAI可为教师提供教案设计、智能组卷、分层作业等支持,并为学生构建个性化学习路径,例如通过虚拟实验和智能问答促进概念理解与能力提升。李老师认为,人工智能将推动教育资源与教学方式的革新,但也对教师提出新挑战,呼吁教育者主动拥抱技术变革,重构教学角色。

会议结束以后,与会老师共同参观了国家精密重力测量科学中心及物理实验室。
本次研讨会通过多视角探讨,为物理拔尖人才贯通培养提供了理论支撑与实践范例,也为“双高合作”与教育智能化转型指明了方向。未来,华中科技大学物理学院将持续深化校际协同,探索创新育人模式,为国家战略需求输送更多优秀物理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