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家麒,物理学院2015级应用物理学1502班学生,2017年物理学院本科生国家奖学金获得者。物理实验创新基地(IBPE)2015级负责人,物理经典阅读小组2015级负责人。大一曾获全国大学生物理竞赛二等奖,大二以及寒暑假期间,在胡勇老师课题组,深入研究“cQED simulation of Topological lattice system”,已有两项工作待发表;参与课题组与华南师范大学薛云贵老师的合作研究课题“Fast holonomic quantum computation with superconductiontransmon qubits”,主要负责其数值模拟;负责大创项目《随机数》,负责与物理实验教学中心的实验设计“蔡氏电路”。
勤于思考,乐于分享。从高考填报志愿起,蔡家麒就对物理学科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并坚定了立志从事科学研究的远大志向。从大一到大学三年级,他一直都保持着平稳的学习心态。在学习的过程中,也碰到过许多问题。在他看来,自己也许不如别人对于某一知识理解得那么快,但是可以花更多的时间去钻研。蔡家麒坦言,“当遇到困难的问题的时候,先一定要独立思考,之后要和别人讨论,从中能收获不少。有不会的问题一定要搞清楚,同学互帮互助都能一起进步。”这也是他参与创建物理经典阅读小组的原因所在,他认为同学们在这样的一个氛围中去交流讨论,一定能受益匪浅。谈及自己的大学生活,他分享了一些个人感受。
脚踏实地,持之以恒。水滴石穿非一时之功,在蔡家麒看来要认真对待每一门基础课程和自己的兴趣。他认为除了专业课,像C++之类的非专业核心课程也一定要学好,还有思政系列的必修课,这些课程与今后大学生走向社会密切相关,绝对不能轻视。对于自己喜欢的课程、自己认为非常重要的课程,一定要好好去学,并尽可能广泛阅读。“学物理的人有一个特点,就是对什么都感兴趣。”在大一的时候,因为学习微积分,他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便开始在学习微积分的同时,学习数学分析。“兴趣让我懂得更多,让我有更多更想去探索的点子,毕竟‘人在江湖走,技多不压身’”。蔡家麒在课余时间还会阅读许多文献资料与优秀书籍,只学课堂上的内容与上课使用的教科书上的内容并不能使他满足。一直以来,他认为学习不是只追求一个及格,而是应当学得扎实、学得精,尤其是对于喜欢的课程,更要去钻研,要有学习的冲劲,不能随便满足,要不停地发掘自己的好奇心。比如理论力学这门课,他认为这门课在四大力学中起到决定性作用,如果只追求一个及格,那会失去很多关键性思维。
做好自己,服务同学。与张振东、赵桪乙、刘开锴等人创建了物理学经典名著阅读小组,活动开展已有两年时间,吸引了许多学院优秀的学生加入。在小组活动中,大家一起阅读经典、学习研讨、共同成长,发挥了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动性。他希望这项活动能给学院增添更多学生互动的活力。他还对物理实验创新基地进行了一些改革,对于这些琐碎的学生工作,他永远是以最认真的态度对待。在蔡家麒看来,好好学习是很正确的大学态度,但应该有更多的责任与担当,不能只把时间花在自己的学习上。蔡家麒说,“有作为,有品质,有修养,就意味着我们应该为给我们提供如此好的学习平台的学院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他给学习和活动的时间分配为四比一,在弄好学习的同时,一定要参与一些活动,比如“英语角”等,尤其在课题组工作,让他收获了很多快乐。
树立目标,马上行动。“行动力”一直被蔡家麒奉为自己的座右铭。在他看来,想做什么事情,说干就干,也不要在过程中偷懒。尤其是学物理这门学科,得坚持,不能懈怠。“不要懒,不要畏畏缩缩的,大步向前就好,朝着自己的目标踏踏实实去做”。他认为学习物理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自己的生活大部分,不需要督促,行动力都是满满的。“玩电脑的行动力也应转移到热爱物理上来,尤其是低年级的学弟学妹们”他笑道。“如果已经锻炼出自己的行动力,比如想每天跑步、健身等,那就一定要坚持。规划好时间,乱糟糟的生活只会使你更难有行动力。”
“在大学一定要结交到一群能聊得来的好朋友。”蔡家麒特别强调了这一点。这些朋友和你有相似的兴趣,他一呼,你就能应,交流愉快,一起进步。蔡家麒是一个特别乐意与他人交流与分享的人,他的大学生活也是充实的、积极的、让人羡慕的。“红日初升,其道大光”,相信蔡家麒同学一定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